-
成语故事一鸣惊人03-30
一鸣惊人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,就当上了皇帝。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,每天饮酒作乐,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。不准大臣劝阻,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、或是违反他的规定,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。就这样过了三年,国家政治混乱,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。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,却又不敢提出劝告。大夫淳于髡故意对他说...
查看详情 >> -
成语故事精卫填海03-30
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。相传精卫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,名唤女娃,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,溺于水中。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、白嘴壳、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,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,投入东海,然后发出精卫、精卫的悲鸣,好像在呼唤自己。基于不同研究视角,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。显然精卫填海...
查看详情 >> -
成语故事典地葬妻03-30
司马光的妻子死后,家里没有钱办丧事,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,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,司马光不同意,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,不能动不动就借贷。最后,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,才草草办了丧事。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所谓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。1芦衣顺母闵损,字子骞,春秋时期鲁国人,孔子的弟子,在...
查看详情 >> -
成语故事揠苗助长03-30
揠苗助长春秋时期,宋国有一个农夫,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,今天去瞧瞧,明天去看看,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。他心想: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?有一天,他来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。一大片禾苗,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,等他拔完了禾苗,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,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。回到家...
查看详情 >> -
成语故事掩耳盗铃03-30
掩耳盗铃春秋时侯,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。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,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。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,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。小偷心里高兴极了,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。可是钟又大又重,怎么也挪不动。他想来想去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把钟敲碎,然后再分别搬回家。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,...
查看详情 >> -
成语故事自相矛盾03-30
自相矛盾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,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。好多人都来看,他就举起他的盾,向大家夸口说:我的盾,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,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!接着,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,大言不惭地夸起来:我的矛,是世界上最尖利的,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,只要一碰上,嘿嘿,马上就会...
查看详情 >> -
侯门如海成语故事出处09-03
[成语拼音]hóu mén rú hǎi [成语解释]侯门:旧指显贵人家;海:形容深。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。比喻旧时相识的人,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。 [典故出处]唐·崔郊《赠去婢》诗:“公子王孙逐后尘,绿珠垂泪滴罗巾。侯门一入深......
查看详情 >> -
十二金牌成语故事出处09-03
......
查看详情 >> -
覆鹿寻蕉成语故事出处09-03
[成语拼音]fù lù xún jiāo [成语解释]覆:遮盖;蕉:同“樵”,柴。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。 [典故出处]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郑人有薪于野者,……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” 从前郑国人......
查看详情 >> -
食无求饱成语故事出处09-03
[成语拼音]shí wú qiú bǎo [成语解释]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 [典故出处]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” 春秋时期,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,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......
查看详情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