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中国流行手机支付呢(为什么中国流行手机支付)

【常识】小萌 0

那么,有人要问了:我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移动支付的身影,大到商场超市,小到菜市场。有了扫码支付,出门带一部手机,走遍全国都不怕,如此便利为何在发达国家被排斥呢?

一、当年彭博社解释过:信用卡业务非常赚钱,谁愿意放弃?我们都知道,国内信用卡费率大部分1%以下,而其它欧美国家,不少卡组织费率2%到3%,甚至更高。虽然我们可能有所谓的积分礼品等,但这和费率差距都是毛毛雨。这么大的利益,欧美发达国家谁愿意放弃,去推动可能削减自己利益的在线支付?

这个当年彭博社解释过,在美国使用信用卡支付100美元的时候,97.25美元归商家,其他的由发卡行,支付处理商,商家银行,以及信用卡网络进行分摊。具体分摊,请看下面彭博社这个表格:

很显然,信用卡业务是非常赚钱的。但是如果移动支付介入进来,意味着银行会在这块损失大量的利润。这还没完,银行还会通过发放现金和管理支票账户来获得收入,如果移动支付介入进来,又要损失一笔。这就导致银行对移动支付非常的排斥。

这是银行端,另外还有用户端。之前applepay入华时,当时动不动宣称说要“颠覆”的,可这玩意得看线下推广。当年微信支付宝搞商家推广的时候,都是推广员一个一个去店家推广,我在福州亲眼看见的。你苹果做得到?别说推广了,那帮支持applepay的店家,又有几个人会用这破玩意。二、毫无疑问,基础设施的不同,同样也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要知道,在法国商业pos机的普及率几乎是100%,包括摆摊的。而且基本上西欧应该都有这个水准,在这个pos普及率下,移动支付是以作为信用卡外延,确切是非接触支付的外延形式出现的,二维码和这种支付方式都是不兼容的。

非接触支付,在欧洲2010年前后开始普及,我2008年曾到法国的时候,他们已经有相当多的pos机带上非接触支付功能,机器上有一个闪付的标记。虽然彼时银行卡并没有正式开通这个功能,但当年已正式有这个功能的时候,非接触支付也基本直接到处可用了,而后来的ApplePay等手机支付,做得只是将这个功能继承到个人终端里面。

相反,国内支付码能流行的两个原因:一方面前期支付宝因为网购而已经成为线上支付的准基础设施;二是商用POS机存在覆盖盲点,银行卡的使用场景没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因此,当线上的微信支付宝向线下突破的时候,自然采用的是另外一套更适合自身的支付逻辑,并不断突破普及,成为一道科技亮点。

不过,这也要基于网络建设基础设置的普及。在欧美国家,想走到哪都能扫码是不可能的,发达国家互联网建设这块儿基本摆烂,老百姓骂刷卡的各种问题也不是一两天了。根据数据:全球的4G信号基站公有500万个,中国有340万个,占了3/5还多。在发达国家只有商业密集区才有完善的4G手机网络,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就只能打电话。

三、最后,移动支付和信用卡于POS机,谁会更好?其实扫码支付最方便的是商家,它允许商家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安全可信地收款,大大降低了商家收款的实施难度。

而其他支付方式,比如NFC,需要一部能够读取银行卡或手机模拟的银行卡的NFC读卡器,然后通过银行的交易协议去做交易。

虽然理论上说Android手机可以完成上述整个流程,但实际上没有人会这么做,因为通常你在NFC卡之外还要同时支持磁条和芯片卡。然后,如果用刷卡的话,那你就是一定需要一台极为先进的pos机的。可见,移动支付和信用卡于POS机,谁会更好?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,因为乔布斯第一次推广IPHONE的时候,讥讽那帮带键盘的手机就已经说过了,那玩意是个死的。

要知道,移动支付是一整套系统,而不是仅仅扫码支付。而信用卡和POS机则功能单一。比如你拿这玩意转账试试,结果还要打开银行APP,那等于绕了一圈,又绕回软件支付层面了。扫码只是一个动作,然而这个动作可以千变万化,比如扫码共享单车、扫码看文章、扫码线上支付和扫码使用移动电源等,扫码可以做很多事,不仅仅是支付。

总之,我替所谓的发达国家承认被中国换道超车,没什么丢人的。可以说,中国2016年以来的新零售、数字化转型,最底层最核心的基础就是以扫码付为主的移动支付,美国只有眼红的份了。

以上就是关于"为什么中国流行手机支付"的解答,若您想了解更多内容,请继续浏览本栏目,或者问答百科其它相关内容。

以上便是为什么中国流行手机支付呢的相关内容。

标签: 为什么中国流行手机支付呢,为什么中国流行手机支付。那么,有人要问了:我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移动支付的身影,大到商场超市,小到菜市场。有了扫码支付,出门带一部手机,走遍全国都不怕,如此便利为何在发达国家被排斥呢?一、当年彭博社解释过:信用卡业务非常赚钱,谁愿意放弃?我们都知道,国内信用卡费率大部分1%以下,而其它欧美国家,不少卡组织费率2%到3%,甚至更高。虽然我们可能有所谓的积分礼品等,但这和费率差距都是毛毛雨。这么大的利益,欧美发达国家谁愿意放弃